俗话说“要想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”。幼儿脾胃还没发育成熟,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就会积食,有些家长可能不是很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积食,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专家的建议。
四个信号告诉你,孩子可能积食了
1、孩子大便异常
家长可以观察小孩一天要大便几次,次数有没有增多,如果平时是每天一次,突然有一天三次,那么可能就是积食的前兆,家长就要注意预防。
另外还要观察形状是稀是稠,正常大便的形状呈条状,如果孩子大便的形状和颜色与以前不同,且大便很臭、而且放屁较为频繁,味道难闻,可能就是肠胃消化出问题。
此外如果孩子还有腹部不舒服的感觉,如腹胀、腹痛,并出现睡觉不安稳的情况,这正是专家常说的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
2、孩子食欲不振
平常吃饭很乖的孩子突然胃口变小,对饭菜没有兴趣,明显食欲不振,要是强迫他们多吃点,孩子会说肚子不舒服、吃多了就想吐,若是排除生病的原因,多半就是积食,他们肚子里还有待消化的食物,这些食物正填充其肠胃,进而影响了食欲。
3、孩子身体发热
当发现孩子出现面色发红、摸面部感觉半边脸发烫,并伴随着发烧的情况,这时家长可以用手摸摸他们的腹部、胸口、手心或是脚心,看看这几个部位是否比其他地方热,如果是,那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积食引起的发烧了。
孩子身上这几个部位温度高,专家称之为“五心烦热”,是内积化热的信号。
4、孩子舌苔变厚
舌苔是反映孩子身体健康的晴雨表,专家认为:舌头不同的区域是不同脏腑的反射区,通过观察其变化就能看出孩子身体健康状况。
正常情况下,孩子舌苔只有薄薄的一层,且呈淡红色,如果发现舌苔变厚、颜色变黄或一块白一块红,并伴随着明显的酸腐味的口气,可能就说明他们积食化热,摄入的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化腐。
父母应该怎么做?
1、注意饮食
当孩子吃了太多的大鱼大肉或是零食,很容易造成积食,因此宝妈可以给他们做一些清淡、好吸收的食物,例如清粥小菜,帮既能助孩子脾胃减轻负担,又能养养胃。
同时,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定时定量,不要饥一顿、饱一顿,容易影响其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,除此之外,饮食七八分饱就好,以免吃得太多造成消化上的负担,影响营养的吸收。
2、服用“双低聚乳清”
当孩子积食情况严重时,家长可以在就医后,考虑给其使用“双低聚乳清”——作为一种从牛初乳中提取的营养成分,能够有效地增加孩子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,将不平衡的肠道环境进行调整,促进脾胃的正常运行,从而帮助孩子排除积食。
3、给孩子按摩“排积”
a、揉腹部
家长采用顺时针的方式,按压孩子腹部,使大肠沿声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的方向运动,手法不宜用力,轻柔100下即可,积食严重者可多揉此部位。
b、捏脊部
对于经常出现积食的孩子,家长可以每晚将其面部朝下,用双手的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揉捏他们的脊椎两侧,先自下而上,再自下而上,来回3-5次,也能有效地缓解积食情况。
积食看上去只是小病小痛,但是对于身体娇弱的孩子来说,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,所以宝妈们一定要长点心,不要一味地给孩子喂食,少喂一口也是对他们的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