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对单亲妈妈表达关怀时,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:“你一个女人家,自己带着个孩子不容易。”可是事情摊到名女人头上时,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,体谅变成了苛求,包容变成了计较。这份“名”,在带给她们丰厚的物质回报和荣耀的社会认可的同时,也成为她们时时处处难以摆脱的巨大负累,她们的亲子关系也不免被众人热切关注和议论。近年各种真人秀节目的兴起,更为人们观摩她们的家庭生活打开了方便之门。
宋丹丹、巴图母子就因为共同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,一度成为焦点。宋丹丹因为在节目中对儿子的各种“怼”,一下子从励志的单亲妈妈变成负面教材的范本,有人深切同情不幸儿子,有人大加鞭挞毒舌妈妈,甚至有人引申出“一个家庭的悲剧就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”。可是,看看年过半百依然不失活力的宋丹丹,再看看已经长成宽厚男人的巴图,如果这样的家庭都是悲剧,那人间还有喜剧吗?
这是一个鸡窝引发的口水战。大家都要搭鸡窝,宋丹丹看着儿子说了一句:“巴图,你要是能把这鸡窝做起来,妈妈真是觉得这孩子就没白养。”有人认为这是妈妈质疑了儿子的能力,会严重打击儿子的自尊和自信,推此及彼,可想而知这么多年,宋丹丹就是这么“打击”儿子的。且不说是不是节目效果的需要,即使没有台本,就是宋丹丹本人的真实表现,恐怕也不值得小题大做。
多少人在屏幕前被这句话逗得会心一笑,谁家妈妈会把衡量孩子是否白养了的标准,建立在能不能做起一个鸡窝上呢?退一万步讲,就算巴图把这个鸡窝搞砸了,真的就是他“能力”不行的表现吗,就是现在的养鸡专业户,也用不着自己动手做鸡窝吧。
每对母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相处方式,他们身上不只有相通的血脉,更有多年共同生活养成的默契理解。宋丹丹是巴图的妈妈,更是一个天分出色的喜剧演员,喜剧演员在人群中是藏不住的,就算哪句话真的有让巴图不舒服,也没那么不可原谅。你看她和巴图说话,每句话里都自称“妈妈”,像对小儿一样,即便巴图已是个高大魁梧的小伙子,但在妈妈心里依然是个笨手笨脚、时常冒失的孩子,这不是最普遍的人之常情吗,不然人们怎么都说最大的幸福就是“七十岁有个家,八十岁有个妈”呢?
检验一个妈妈做得怎么样,最客观的方式就是看看她的孩子长成了什么样子,以及孩子对她的感情。众所周知,巴图是在生父缺席的环境中长大的,身为妈妈的宋丹丹一边要努力打拼事业,为儿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,一边又要“跟进”儿子成长的每一步。1997年宋丹丹和英达离婚后,英达对这个儿子就彻底“放下”了,并公开承认与巴图父子缘尽,此生不见。当时巴图已经开始以演员的身份在大众面前曝光了。他在微博上鼓励妈妈:“真不想再看见你难过听见你哭。那么多年都过来了,何必。其实,我已经长大了,我没事。我应该开始保护你,为你分忧了。谢谢大家!妈妈,我爱你。”
真挚朴实的话语,让人看了心里一热。宋丹丹说儿子“很温和,总害怕妈妈生气”,而她对孩子的态度是,“做不了第一就算了,他也不用肩负家庭重任,做好自己就可以”,“我只希望他做一个好人,至于演什么戏,随便就好,能自食其力就行”。正是在这样一位通达乐观的妈妈的引导下,巴图长成了一个阳光、憨厚、幽默、有爱心的青年演员。
因为在热播剧《芈月传》中对反派角色嬴荡的真实演绎,巴图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他的强烈厌恶,为了安慰他们,他发了一条微博,称自己“60集死,大家熬一熬!”此前恶语相向、情绪失控的观众们,被这个戏里招人厌恶、戏外善解人意的胖哥打动了,纷纷称赞他是“最善良的反派”。
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,能把反面角色饰演得逼真到让观众如此入戏,并且以这种“高情商”又不做作的方式来化解舆论压力,确实配得上他妈妈对他的评价:“我儿子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作品。”
去年《跨界歌王》的舞台上,巴图在舞台上深情演唱一曲《当你老了》,大屏幕上跳出一张张照片,照片上的宋丹丹青春靓丽,她怀里的孩子一天天长高,模样也在改变,脸上幸福如花儿一样的表情却始终不改,后台的妈妈在儿子的歌声中泪流满面。以为妈妈爽约了的巴图转过身来,惊喜地发现妈妈来了,原来她一直在后台默默看着他,母子俩眼含泪花地紧紧拥抱在一起,演播大厅里的所有人为之动容。
那一刻,是作为母亲的宋丹丹最为荣光的时刻,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能自立、有担当、会感恩的男子汉,这条路何其漫长,何其艰辛。
最好的妈妈不过如此,即便这条路再坎坷不平、孤立无援,都不离不弃地引领和陪伴着孩子。有母如此,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终生感恩的幸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