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很多家长不会关注孩子的情绪、心理状态,也希望他们做一个自信的人。
毕竟谁都讨厌,所有孩子踊跃发言的时候,自家娃畏畏缩缩;别的人在与长辈、陌生人谈笑风生时,自家娃僵坐着不知道干什么。
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,图文无关
不过,自卑和自信给孩子带来的差距,不止这些。
实际上,在很多方面,自卑的孩子都差自信的,一大截
心理健康方面
自卑的孩子比自信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,他们总喜欢将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身上,也会与他人进行比较,这很容易导致极度、委屈、愤怒的负面情绪产生。
同时,自卑的娃都喜欢压抑自我,找不到发泄情绪的方式或用错误的方式,最后伤害了孩子自己。
身体长时间产生负面情绪,也会导致心理问题,出现抑郁、躁郁、焦虑等情况。
而自信的孩子因为积极向上,活泼开朗,心理方面会比较健康。
自我认知方面
自卑的孩子,自我认同感很低,这导致他不愿意尝试,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、时常自我怀疑。
自信的孩子,自我认同感高,时常相信自己,并且勇于尝试。
人际交往方面
自卑的孩子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往往处于劣势,因为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、非常渴望赞美、惧怕批评。
为了良好的评价,甚至会使用不良手段获得;对他人的批评还有可能怀恨在心。
自信的孩子就更加坦然、自在,不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犯错。
将来的发展方面
缺乏信心的孩子会惧怕失败、于是常常回避竞争,这导致了许多机会的错失,不利于将来发展;相比之下,自信的孩子,未来发展得会更好。
孩子会出现自信或自卑的情况,与家长教育脱不了关系
能培养出自信孩子的父母,往往在家庭教育里做到了三个字——正强化。
正强化是行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,它指的是对个体做出的某种行为进行奖励,从而使个体继续该行为。
这个概念曾经被用在企业管理里面,方便管理人员让员工积极工作,比如在员工工作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奖金、改善工作环境。
而在教育中,对孩子的“正强化”同样很重要。
因为自信心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效能感,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,做事的时候很有把握,非常踏实,同时对结果充满期待。
孩子是否对结果充满期待,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有很大关系了。
如果不管一个小朋友做什么事情,成功了或失败了,家长都对他们进行惩罚;或者成功的时候没有奖励,失败的时候一定有惩罚。
最后可能导致,孩子对结果很可能是充满恐惧的,甚至会直接逃避,不愿尝试,进而变得自我认同感低、自卑。
那么,坚持“正强化”的家长会做什么呢?
用赞美代替批评
在生活中时常地赞美孩子,也可以起到很好的“正强化”。
比如,在孩子完成家务后,可以赞美他们打扫得干净、认真,这样小朋友下一次可能更加努力。
即使孩子的成绩不理想,也可以赞美他们的努力过程,有了家长的鼓励,他们可能更加努力。
无条件地爱孩子
如果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,做了什么,家长都能表现出对他们的喜欢,可以增强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。
这样的“正强化”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认同感越来越高,变得很自信。
因此,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可以尽量不用这样的话术:
“你不听话,大家都不会喜欢你的。”“爸爸妈妈喜欢聪明的孩子,你好好学习,我们就高兴。”“这些脏的宝宝,谁会喜欢呀。”······
希望家长们能培养出越来越多自信、优秀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