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文明,懂礼貌,一直是中国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。这是由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,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。
但时代在变迁,社会在进步,很多流传的观念早已不适应现在的孩子教育。
过分谦虚
过分谦虚,即否定孩子的努力。<br>
学生时代,大家可能都经历过来自好学生的暴击。
“啊呀,这次又考砸了,好几道大题不会。”结果试卷发下来一看,98分!
小孩子表现出谦虚,其实还是想满心欢喜地接受他人的赞美。
但是家长表现出来的谦虚,可能就有点过。
开家长会的时候,家长们总是聚在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。其中有一位妈妈,她的儿子在月考中成绩一下子进步了十几名,一跃变成班级前三。
其他家长都很羡慕,纷纷向这位妈妈请教教育的秘诀。孩子被那么多家长围着,脸上是带点得意的。
这时妈妈说:“没上什么补习班,回家也没怎么看他学习,孩子本来就不怎么聪明,这次就是运气,瞎猫碰上死耗子了,下回成绩就下降了”。
孩子的脸色也一下子变了,他原以为妈妈会在人前夸夸自己,但没想到还被数落一顿。
孩子的努力被否认,反而归根于运气。这位妈妈肯定是过分谦虚了,孩子无法懂得这些人情世故,他只会觉得失落。
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,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,在众人面前说你很棒。即使是一点点的鼓励,也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。
过分表现
过分表现,罔顾孩子的真实感受。
过分表现和过分谦虚,都是两个极端,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。
过分表现,尤其体现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特别是过年期间,在亲戚面前,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孩子表演个才艺。
孩子有表现欲很正常,家长在不合时宜的场合非要让孩子表现,就不正常了。
到底是想要在人前炫耀孩子,还是把孩子拿出来打趣。孩子什么都不懂,大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,无形中变成了大人酒桌上的谈资。这种感觉,真的很不好。
大的要让小的
孔融让梨的故事,大家小时候都听过。在二胎家庭中,家长会经常用这个成语教育老大,要懂得谦让弟弟妹妹。
蛋糕不多了,姐姐你别吃了,让给妹妹吃吧;
你怎么抢弟弟的玩具啊,他小,你要让着他啊;
你们两个怎么又吵架了,你是不是又欺负弟弟了。
作为老大,理所应当的就要学会谦让和分享,但Ta也会觉得委屈和自卑。
长期下去,大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,越来越小心翼翼。小的孩子会肆无忌惮,形成“哥哥or姐姐的东西都是我的,谁都不能抢我的”的观念。对于两个孩子未来的发展,都没有好处。
当自己家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,不要下意识地认为是老大的错;当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,不要把错误都揽到自己孩子身上。<br>
这时候,应该当一个中立的仲裁者,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,到底是谁的错,再选择处理方法,做到不偏袒,不护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