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是什么?相信这是不少学生及家长想要知道的问题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第Ⅰ卷 选择题(共45分)
1.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,如儒家的“藏富于民”、“恒产论”和“轻徭薄赋”,墨家的“节用利民”思想,道家的“精神足民”论,法家的“以政裕民”思想等。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
A.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
B.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
C.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
D.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
2.魏晋时期,开始实行租调制,按户征收粮和绢帛。唐初,除租、调外,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,称为庸。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,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。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
A.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
B.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
C.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
D.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
3.宋初,“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,出将入相,为国效命”,“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‘进也忧,退亦忧’,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……政风有异于前代”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
A.科举制的不断完善
B.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
C.理学被统治者推崇
D.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
4.秦始皇采纳韩非子“集权”学说,汉武帝接受董仲舒“天人感应”学说,宋代思想家提倡“格物致知,正心诚意”,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“天下为主,君为客”。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
A.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
B.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、完善
C.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
D.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
5.清代刘锡鸿认为:“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,而在无人无财,此皆政教之过也;西洋技巧文字,似不可纷纷讲求,致群骛于末,而忘治道之本;不思整饬纪纲,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?”这反映出他
A.赞同中体西用
B.主张学习西方科技
C.维护伦理纲常
D.强调学习西方政治
6.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,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,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,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。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
A.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
B.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
C.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
D.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
7.1928年12月,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,制定《井冈山土地法》。1929年4月,毛泽东主持制定的《兴国土地法》,对《井冈山土地法》作了重要更正把“没收一切土地”改为“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”。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
A.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
B.开启了“工农武装割据”道路的序幕
C.凸显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
D.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
8.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“一五”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;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,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也从欧洲、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。据统计,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、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。这一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
A.农业先进技术现代化过分依赖外国
B.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
C.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
D.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一定成绩
9.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,过去五年,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,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。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,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人民生活不断改善,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,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,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……这说明
A.我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
B.我国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
C.中国通过自身实力的发展引领世界
D.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,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
10.在希腊哲学里,也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。《伊索寓言》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。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《农人历书》版本中的劝导词与希西阿德的《田功农时》惊人地相似。这表明
A.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
B.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广泛
C.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
D.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
11.14世纪,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,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“法律圈”现象,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。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
A.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
B.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
C.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
D.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
12.某史学家说,新航路开辟,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,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,又造成了“全球分裂”。这里“全球分裂”是指
A.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
B.西班牙、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
C.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
D.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
13.《全球通史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述:“(1870年以后)工业研究的实验室,装备着昂贵的仪器,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,他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。”作者要强调的是
A.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
B.欧美国家对科学发明的投入加大
C.发明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
D.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在于科技进步
14.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:实行八小时工作制,每周工作六天,确定最低工资,实行女工和童工保护制,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等。这表明宪法
A.为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
B.为墨西哥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创造条件
C.反映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
D.彻底废除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
15.《剑桥美国史》:“在冷战的背景下,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,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‘邪恶帝国’苏联。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,开启了通往乔治•布什乐观地称为‘新世界秩序’的道路,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。”这段话旨在强调
A.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
B.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
C.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
D.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
第Ⅱ卷 非选择题(共55分)
注意事项:
1.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。
2.本卷共3题,共55分。
16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20分)
材料一
(张)骞还,拜为大行。岁余,骞卒。后岁余,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,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。然骞凿空,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,以为质于外国,外国由是信之。
——班固《汉书•张骞李广利传》
材料二
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、明州(宁波)、泉州、番禺(广州)为起点,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、日本的东洋航线、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、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。……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,而且也运输瓷器、糖、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、药材、宝石等进口货物。……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,且内部往来不易,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。
——李庆新《海上丝绸之路》
材料三
从汉代开始,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。……宋朝时,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,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、围困,从广州、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,越走越远,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。
——摘选自杨希义主编的《中华人文自然百科•历史卷》
(1)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正确理解张骞“凿空”的含义。(4分)
(2)根据材料二,概括指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特点。(6分)
(3)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说明宋朝“海上航路日益发达”的原因。(10分)
17.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(20分)
材料一
1801—1850年,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。1850年,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%。英国出口商品中,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%以上。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。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,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“世界工厂”“殖民帝国”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。
——摘编自余建华《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: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》
材料二
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
图片由网友“花葬画沙”提供
(1) 根据材料一,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。(6分)
(2) 阅读材料二,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。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。(14分)
18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5分)
材料
有学者指出,经济现代化包含市场化和工业化两个层次,中外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如表:
图片由网友“花葬画沙”提供
根据材料,围绕“市场化与工业化”的关系自拟论题,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。(要求:观点明确,逻辑清楚,史论结合)
Ⅰ卷共15题,共45分。
图片由网友“花葬画沙”提供
Ⅱ卷共3题,共55分。
16.(20分)
(1)含义:凿空即开通道路,张骞“凿空”即张骞出使西域,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。
(2)突出特点: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;贸易范围较广;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,进口以原料、贵重奢侈品为主(或进出口货物品种多)。
(3)原因:海外贸易的传统,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;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;经济重心南移,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;政府鼓励对外贸易,并设机构管理;造船、航海技术提高,指南针应用等。
17.(20分)
(1)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;商品结构中,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;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。
(2)阶段和理由:(示例)
第一阶段:1880年前,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;
第二阶段:1880—1884年,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。
历史条件: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,现代交通、通讯的出现,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。②19世纪中后期,世界市场逐步形成,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,往来范围不断扩大,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。③英国是当时政治、经济大国,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,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,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18.(15分)
例子:
论点:市场化有利于工业化。
论证:新航路开辟以后,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,国际国内市场都在不断的扩大,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,最终引发工业革命,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,欧洲国家逐渐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。鸦片战争以后,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,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,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,中国人对西方工业的认识由浅入深,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,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。
总之,市场的发展和扩大推动和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。
相关推荐:全国各市高三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(2023)